正义反腐网·《反腐廉政月刊》杂志社综合讯:(公民记者程敏、欣玲报道)中国经济低迷,即使知名运动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中国运动品牌匹克(PEAK)近期经历了“集体降薪”风波,有匹克员工近日透露,公司向拒绝降薪的员工发出“最后通牒”,要么交反思检讨,要么停工资。
▲泉州匹克国际中心用地面积73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匹克(PEAK)。(图片来源:网络)
据《上游新闻》报道,匹克员工近日提供了一份匹克公司下发给员工的《关于薪资停发的告知函》。这份加盖红章的正式文件说,“如您至2025年10月14日仍未就相关事项进行反思、说明并提交检讨,公司将自2025年9月起对您的薪资暂作停发处理。”
该文件落款为福建厦门匹克贸易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日期为10月12日。
据其他网友发帖内容,合肥、长沙、广州、厦门等分公司也出现同样的告知函。
▲10月12日,夏门匹克贸易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左图)及广州分公司(右图)向员工下发的《关于薪资停发的告知函》。(图片来源:网络)
在网络上,还有落款为福建厦门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告知函,日期也为10月12日,内容大致一样。
匹克总部市场部的员工张琪(化名)对记者表示,她于10月10日收到降薪通知,月薪从原本的9,800元(人民币,下同)降至6,800元,“没有签字,也没人问过愿不愿意”。当她提出异议时,主管提醒她“要交检讨,不然不发薪水,已经有二十多人被约谈了”。张琪说:“那一刻我明白,公司要的不是理解,而是服从。”
公开的报道显示,匹克这波全员阶梯式降薪,最高降幅达到50%,但未提前通知员工。
一份公司内部微信群截图显示,匹克管理层于“晚上6:03”发布信息,要求各部门转达三项指令。第一条写道:“有提交‘拒绝降薪’相关书面文件至公司领导的人员,视为不服从公司管理,会影响薪资的核算和发放。”第二条则要求员工“需在10月15日前当面或电话向董事长报情况,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对此,湖北一名劳动法律师告诉记者:“企业不得以行政手段要求员工交检讨,更不能以停薪相威胁。若事实属实,匹克可能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有被追缴薪资及行政处罚的风险。”
对于企业以停发工资作为威胁手段,广东一名长期关注劳工权益的前非政府组织成员王先生对记者指出,这种做法在法律与伦理层面都属“双重越界”。他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及第三十八条,薪资变更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企业不得单方面降薪,更不能以停薪惩罚员工。”
常年为劳工团体维权的王先生表示,匹克事件反映了部分企业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员工的倾向。“企业经营困难可以理解,但要求员工写‘反思’或‘检讨’已超越经营范畴,这实际上是对人格尊严与劳动权利的双重侵害。”
记者致电位于泉州的匹克公司,查询有关“以停发工资要求员工提交反思材料”一事。接通电话的员工得知记者来意后立即挂断。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该局正在处理此事,细节不便透露。
据《极目新闻》9月18日报道,匹克方面尚未对外发表正式声明。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董事长许景南在内部会议中称:“公司亏损严重,必须推行薪资改革,这是为了长远发展。”根据其说法,公司内销部门今年1月至8月亏损约1.3亿元,并面临库存积压、市场需求疲软等问题。
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称,已关注匹克集团降薪事件,并将核实企业是否存在违规行为。该局工作人员表示,降薪是否合法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员工认为权益受损,可申请调查或寻求法律援助。
中国降薪潮蔓延
自2025年以来,中国企业降薪现象已从制造业、互联网行业蔓延至金融、房地产与国企体系。据业内统计,超过六成企业在今年调降薪酬,部分地区的公务员亦被要求“自愿减薪”或“退回补贴”。
多位经济学者指出,降薪潮反映出中国内需疲弱、企业利润收缩与地方财政紧张的结合效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名教授(要求匿名)表示:“当市场信心下滑、就业压力上升,企业选择削减成本是短期行为,但长期结果将导致社会消费进一步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