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正义反腐网> 经济与法> 浏览文章
遭低价策略反噬?拼多多市值蒸发逾4500亿
时间:2024年12月11日 作者:程敏 新闻来源:正义反腐网·《反腐廉政月刊》杂志

       正义反腐网·《反腐廉政月刊》杂志社综合讯:(公民记者程敏报道)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拼多多的市值从今年10月份开始已经蒸发了4538亿元人民币(逾625亿美元)。有业界人士表示,拼多多已经遭到其“低价”策略的反噬。


拼多多市值近来蒸发了4500亿。.png

拼多多市值近来蒸发了4500亿。(图片来源:资料图)


       拼多多在11月21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总营收为993.54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4%。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49.807亿元,同比增长61%。


       但在业绩披露后,拼多多股价却大幅跳水。财报披露当天,拼多多股价收跌10.64%,市值缩水超1200亿。如果从10月初算起,拼多多的股价跌幅已超过了28%,市值蒸发约4538亿。


       拼多多虽然净利润增长,但未来预期却被投资者看淡,以致股价下跌。大陆财经领域创作者、大微“侃见财经”12月10日分析称,从财报来看,拼多多三季度的业绩增长放缓,问题主要出在“佣金收入”上。拼多多的收入主要来自两大板块:广告和佣金。


       三季度,拼多多的广告收入为494亿,佣金收入为500亿,其中,佣金收入和预期相差较远(此前机构普遍预期为530亿,佣金收入跟预期相差了30亿)。受到佣金收入下滑的影响,拼多多的毛利率也从上一季度的65.28%下滑至本季度的60.03%。


       拼多多最常被诟病的,是其令人不胜其烦的营销策略。过度依赖"帮砍一刀"等社交裂变,让不少用户深感厌倦。


       “侃见财经”表示,拼多多长期以来所依赖的“低价”策略已经开始遭遇反噬。拼多多成功主要依赖于拼团式的“砍一刀”和低价模式的“百亿补贴”。但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不断挤压商家利润的基础上,毕竟在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下,商家的利润被压得越低,商品的价格就会越低,而拼多多在平台中的竞争力就会越强。但这种靠挤压商户利润的经营模式注定不能长久。


网民评论.png

▲网民评论区截图


       有人抱怨:“稍不留神就点进了拼多多的链接,还经常莫名其妙被安装上App,烦都烦死了。”红包返现看似诱人,但实际上门槛很高,常常沦为“薅羊毛”的工具。


       另外,财报显示拼多多的费用支出在明显增长。三季度,拼多多的收入总成本397.092亿,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17.84%;总运营费用较2023年同期增长39%至353.527亿,环比增长14.79%,其中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增长40%,达到了304.838亿。另外,今年拼多多的人员成本增长明显,第二季度同比增加208%,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38%至18.056亿。


       媒体《金融界》12月10日的分析也认为,面对增速放缓和商家不满,拼多多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投入,推出了“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物流支持计划”等一系列措施。而这些政策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对这些长期投入,市场反应并不乐观。拼多多能否成功转型,摆脱对低价策略的依赖,还有待时间检验。


       虽然网民对拼多多平台的低价商品质量多有微词,但更多的网民还是表示只要仔细选择还是能买到便宜又好的商品。


       网民“文晶”说:拼多多“东西便宜很多,大部分商品还是可以的。但自己要擦亮眼睛,有质量问题退货退款很方便。”


       而腾讯用户tr21has则分析说:“拼多多变得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国民消费降级了!”


       截至美东时间12月10日16:00,拼多多收盘报104.490美元/每股,下跌5.29%,总市值1451亿美元。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4月,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主流电子商务应用产品平台,是专注于C2M拼团购物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2015年9月,拼多多公众号上线。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约谈爆冲突:湖北随州“网红局长”解伟殴打组织部长张卫,知情人透露原因   2025年1月16日,有关“‘网红局长’解伟已卸任”的消息登上热搜榜,引发关注。有消息指,湖北随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张卫在与该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解伟谈话时被打伤,据知情人士透露,打人者为“网红局长”解伟,已卸任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详细】

微视频|广州工头被扣工程款,包... | 山东一储户取2.9万遭排查,银... | 遭内蒙法院法警喷辣椒水,5名律...

从车企到光伏业 中国更多领域陷入“内卷”   从2024年年初中国车市启动价格战,再到日前两大光伏企业巨头为反内卷,同日宣布减产自救。随着“内卷”这一社会学术语的高频率出现,外界注意到过度竞争及内耗的现象正在席卷中国更多行业。专家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详细】

中国多地官宣取消公摊面积,网民... | 中国光伏发电陷低价困境 最低跌... | 浙江宁波市民花27万送父母进养...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信息!
  • 关注正义反腐网微信

    关注正义反腐网微信